
编者按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青年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成长之路,清晰勾勒出人生发展指南。中国青年也以蓬勃朝气接过时代接力棒,在国家发展的蓝图中写下青春注脚。他们中,有的致力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熬夜攻关;有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脚步丈量乡土、用实干带动乡亲增收致富;还有的深耕优秀文化传播,通过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潮起来、走出去;更有青年立足全球视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不同的赛道,一样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用多元姿态回应时代召唤,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绘就属于这代人的青春华章。
——————————

作为在内陆长大的孩子,凡尔纳笔下那艘梦幻的“鹦鹉螺号”是我对大海最初的想象。跟随尼摩船长在一片蔚蓝中遨游,仿佛透过舷窗看到了奇异的发光生物,壮丽的亚特兰蒂斯废墟,真如庄子所言——“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我曾以为,那是只属于科幻的浪漫。
多年后,当“蛟龙”号下潜深度首次突破7000米大关的新闻登上各大主流媒体的时候,我已踏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启了和深海的隔空对话。在微珠实验室,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材料科学在国家战略装备制造的中坚位置:每一块浮力材料的强度,都关乎一个国家所能拥有的海洋权益。当时,“蛟龙”号的浮力材料依赖进口,关键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从那时起,我笃定了深海浮力材料的研究之路,坚信用我们自己的技术,也一定能抵达世界“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
在那之后,我蹲守实验室,被那片看不见的海洋牵引着向前。随着“深海勇士”号顺利完成海试,我也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深海勇士”号的建造目标是采用“以浅制深”的策略,实现十大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国产化,其中就包括深海浮力材料。我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里,反复推敲组分设计、工艺调整、参数优化。当“深海勇士”号稳稳地“定”在南海4534米的海底,那种轻盈、沉着、安静的力量,是发人深省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如何把科学报国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0年,“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为此,我与团队一起不断突破高强度空心玻璃微球和低密度高强度聚合物基体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全海深载人级浮力材料。在这段科研征程中,我重新理解了材料在高压与形变之间寻找平衡的“生命”。
科研中填满了失败与突破,我们青年的热血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为提高潜水器载荷,我们进一步突破微球致密堆积填充关键技术,实现万米级浮力材料的又一次技术迭代,并应用于“海斗一号”“悟空号”“思源号”“凌云号”等全海深潜水器。
长期以来,团队坚守深海浮力材料前沿阵地,实现了该领域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为我国深海装备拓出了一条自主下潜的路径。我们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自主,不只是让潜水器“能下去、能回来”,还要让背后的基础科学、关键技术、评估准则都属于我们自己,从底层着手打造我们的自主知识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立足深远海勘探开发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从我国深远海探测装备长期驻留的特殊需求出发,突破了长寿命浮力材料研制关键技术。同时,创新性地将浮力材料与传感器结合,实现智能浮力材料全寿命周期健康监测,为监控深海极端环境下浮力材料在役安全装上了“眼睛”。2025年7月,我和团队跟随“探索一号”和“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完成了新项目的海试验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列入“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强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让我们团队备受鼓舞。面向未来5年,我们将继续怀揣这份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持续攻坚突破。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将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从浮力材料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设计,从“可用”走向“先进”,从追赶世界科技前沿转变为敢为天下先,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转化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际应用。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浮力材料多功能化的初步探索,下一步,我将和团队一起,开展结合材料学、声学、力学、光学、电磁学、智能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打破传统浮力和功能分治设计范式,为我国深海装备发展提供变革性的解决方案。
紧跟新的时代需求,我将积极践行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衔接,健全基础研究、数字化制造和产品创新的全过程产学研协同机制。依托数十年扎根产业创新的实践积淀,团队于厦门成立了低密度微球及其复合材料研究院。身为研究院院长,我将带领团队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空心玻璃微球在低空经济、储氢、生物医疗、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突破,重点破解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我们将打造深海科技领域海工产品国际一流团队,持续提升我国海洋领域关键材料自主化水平,为我国深海油气勘探的提供技术保障。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这是每一位新时代海洋人镌刻于心的青春坐标。我将继续发扬团队前辈科学家“攻坚克难求突破、笃志钻研谋创新”的奋斗精神,用青春之力筑牢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石,让中国的深海事业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走得更远、更稳。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