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土育珍果,良种结下“丰产期”“油茶树和浏阳的红土是天生一对。”湘纯农科总经理周明亮蹲在茶园里,随手抓起一把土捻了捻。红色的土壤细腻疏松,夹杂着腐叶的清香。浏阳地处北纬28度,正是油茶生长的黄金地带,罗霄山脉带来充沛降水,年均17℃左右的气温让油茶树四季常绿,这里产出的茶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普通茶果高出5%。好山好水更要育好种。在湘纯的有机茶油示范基地里,油茶树种得格外整齐,每棵树的间距精确到3.5米。“这是湘林210号,果大皮薄,出油率能到28%。”周奇志是茶本科技集团董事长,她手里的茶果比拳头略小,剥开后果肉肥厚。为了选出适合本地的品种,她带着团队跑遍全国油茶产区,最终敲定“华硕”“华鑫”“湘林”等国审良种,在基地试种成功后才向林农推广。品种升级让老茶园焕新生。在浏阳市沙市镇5000亩油茶基地里,曾经的低产林经过高接换冠和水肥一体化改造,亩产茶果从800斤跃升到1900斤。“过去种油茶靠天收,现在技术员定期来指导。”农户万辉文家里的12亩油茶林改种良种后,年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长沙市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油茶丰产林28万余亩,其中1.5万亩配备了智能水肥系统,良种使用率100%。生态种植是长沙油茶的另一张名片。湘纯的40万亩基地坚持16年有机种植,连盛放茶果的容器都有讲究,不用塑料桶、塑料袋,避免塑化剂污染。“基地通过了中、美、日、欧盟四项有机认证,每斤有机茶油卖到80元,仍供不应求。”周明亮说。
科技串链条,茶油炼出“高价值”从茶果到成品油,湘纯的生产线创造了“10小时奇迹”。新鲜采摘的茶果运进工厂后,经热风爆蒲工艺快速脱壳,再送入恒温冷库锁鲜。“茶籽最怕受潮霉变,我们8000吨库容的冷库能保证全年新鲜。”在湘纯的智能化车间里,周奇志说,茶籽经过低温冷榨、精炼、无菌灌装,全程不超过72小时,68道工序下来,每一滴茶油都保留着天然清香。科技让茶油的价值不断延伸。在湖南奇异生物公司的展厅里,茶油不再只是食用油,瓶装的护肤精华、包装精美的面膜、婴幼儿洗护用品整齐排列。“我们把茶油分子细化到60纳米以下,3秒就能透皮吸收。”周奇志拿起一瓶精华液介绍,公司投入4000余万元研发,掌握了50余项核心技术,在脂肪酸提纯、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主导的科研项目还拿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小作坊的升级同样亮眼。浏阳市镇头镇的芳健油坊里,改造后的生产线干净整洁,榨油剩下的茶麸被收集起来,卖给生物公司做肥料。“以前榨油又脏又累,一天最多加工200斤。”油坊老板刘芳健说,2020年完成升级后,年加工能力提升到100吨,销售额增长了30%,还拿到了全省首张茶油小作坊生产许可证。长沙已完成113家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布局建设9个茶果初加工和仓储中心,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小作坊”的加工体系。检测环节严把质量关。在长沙市木本油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用仪器检测茶油的脂肪酸含量。“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20项指标检测。”中心负责人介绍,长沙的茶油企业普遍通过了ISO质量体系和HACCP认证,“浏阳茶油”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品牌走出去,荒山变成“金土地”近日,“浏阳茶油进北京”活动在京举行,浏阳市茶油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曹松林带去的茶油产品被抢购一空,北京多家商超当场与他签定了供销协议。“目前,中国食用油进口依存度较高,未来,我们要让茶油逐步替代进口油。”曹松林说。这是长沙油茶品牌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沙通过举办油茶产业产销对接会、全国油茶重点县油茶产业订货会,“湘纯”“聚尔康”等品牌脱颖而出,“湘纯”获评湖南省十大茶油企业品牌,“茶本”护肤品还成为世界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指定产品。在国际市场,长沙茶油同样受欢迎,奇异生物公司的产品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年出口额超千万元。产业发展让林农共享红利。湘纯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万多户林农增收,仅采摘季就能提供上千个临时岗位。望城区茶亭镇的大果油茶基地结合生产实际创立“合伙人”模式,为林农提供技术、种苗集成方案,茶果(籽)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0%。“我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挣4000元,家里的茶果还能卖给公司。”淳口镇村民张桂英的日子,因油茶变得红火。油茶让荒山变绿,让乡村变美。浏阳市镇头镇推进“油茶小镇”建设,将茶园改造成“产学研”基地,发展农旅观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湘江新区试验基地选育的“德油2号”油茶新品种,亩产茶油达82.61公斤,入选“2024年度中国林草科技十大进展”。“一棵油茶树能活上百年,不仅当下能挣钱,还能留给子孙后代。”周奇志说,油茶不与粮食争土地,每亩成林每年能吸收1.8吨二氧化碳,是名副其实的“生态银行”。长沙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7年,全市油茶林面积将稳定在105万亩以上,产业链总产值有望突破110亿元。
举报/反馈
在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